醫療旅借貸游熱背後
  對全球醫療旅游總產值,德勤、麥肯錫咨詢公司等機構的測算略有差異,但一般認為近年以年均約20%的速度增長。被引用最廣泛的一組數據是,2000年全褐藻醣膠球醫療旅游總產值不足100億美元,2005年200億美元,2010年400億美元,目前達1000億美元
  《瞭望西裝外套東方周刊》記者劉武 | 北京報道
  有個段子很流行,說從韓國回來的中國女孩們在入境時總會遭遇尷尬—真人和護照相片不符,因為她們剛剛整完容。事實上,這些年去韓國整容的女性的確越來越多,在首爾的繁華商業區,臉上纏著繃帶逛街玩樂的女人並不鮮見,甚至成了一道獨特的街抗癌食物景。而其中,許多是中國女孩。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已經擁有了強大的消費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旅游業的發展讓出境游越來越便利。
  當旅游業升級遇到醫療服房屋貸款務全球化,就融合出了一個新鮮門類—醫療旅游。韓國只是眾多醫療旅游目的地的一個縮影。美國、瑞士、德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都已經是中國人的熱門選擇。
  對全球醫療旅游總產值,德勤、麥肯錫咨詢公司等機構的測算雖略有差異,但一般認為近年以年均約20%的速度增長。被引用最廣泛的一組數據是,2000年全球醫療旅游總產值不足100億美元,2005年200億美元,2010年400億美元,目前達1000億美元。
  在這個千億美元的巨大產業中,已經擠滿了中國消費者。
  中國市場剛起步
  去國外就醫,從前對中國老百姓來說遙不可及,而近年來,卻離中國普通人的生活越來越近。
  “人們開始意識到看病還有去國外這種選擇。”北京名仕優翔國際旅行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恆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他隔三差五就會帶團隊去國外實地考察醫院。
  在各種五花八門的註解中,要給“醫療旅游”找到一個最為確切的定義,實不容易。世界旅游組織認為這是以醫療護理、疾病與健康、康復與修養為主題的旅游服務。這樣說來,去瑞士註射羊胎素,去日本篩查癌症,去韓國做整形美容,甚至去泰國做SPA、避世靜修、印度瑜珈均屬此範疇。
  實際上,醫療旅游業內有“輕重”之分。北京盛諾一家醫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以健康或亞健康人士為主的海外體檢、美容、抗衰老等醫療游項目屬於較輕的醫療游,而以純粹的大病治療為主要內容的醫療游則屬於較重、較嚴肅的類別,比如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的境外治療。
  異國求醫並不容易,各種醫療旅游服務機構順勢而生。劉志恆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們創業的起點,其實就是因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但是大多數此類公司成立之後,情況並非想象中那樣理想。本刊在採訪幾家醫療旅游服務機構時,經常能聽到大同小異的凄慘回憶。起初都是無人問津,半年、一年沒有客戶是常態,直到現在,中國國內醫療旅游市場也才剛剛被激發。
  然而,醫療旅游在國外已是如火如荼。最為中國人耳熟的當屬韓國整形美容術。據說每年有十萬中國人前往韓國接受整形美容。2012年,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赴韓國醫療旅游人數最多的國家。
  近年來,醫療旅游產業重心正移步亞太。從市場份額來看,亞洲已是全球醫療旅游排頭兵,其中又以泰國、馬來西亞、印度所占份額靠前,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醫療旅游也處勃興。
  泰國已經成為世界醫療旅游產業的“領頭羊”,目前泰國正欲打造“世界醫療旅游服務中心”。馬來西亞也是雄心勃勃,要打造“下一個頂尖亞洲醫療旅游目的地”。新加坡則下定決心打造“亞洲的醫療中心”。菲律賓也定下目標,要在2015年實現醫療旅游收入30億美元。
  臺灣起步較慢,在2010年前後開始加大力度吸引大陸民眾赴台醫療旅游。幾年之間臺灣醫療旅游產業也已基本形成規模,赴台就醫的大陸民眾逐漸增多。臺灣長庚醫院稱,大陸民眾赴台就醫主要以整形外科、兒童內科及骨科為主。
  臺灣中華旅游醫療協會與大陸中國保健協會曾於2010 年前後大力推動兩岸旅游醫療保健合作。踩線、考察、研討相當熱絡,只是最終沒能順利落實。
  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王鐘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們考慮到了風險太大,兩岸一些相關政策也不明朗,最後也就沒有推動下去了。”
  醫療資源不均衡促成千億美元市場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清華大學醫葯衛生研究中心主任劉庭芳長期跟蹤研究醫療旅游,早在1990年代在海南衛生機構工作時,就力推海南省發展醫療旅游。
  “醫療旅游並非醫療、旅游簡單相加,它涉及兩個產業的跨界融合。這裡麵包含很細緻的服務。目前,全球範圍尤其是亞太地區的醫療旅游主要以整形美容為主,也比較亂。” 劉庭芳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表示。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研數據顯示,人們對醫療保健相關問題關註度已經高於經濟、住房、犯罪。與此同時,全球各國醫療體系的共性危機幾乎都是脆弱的醫療保健體系以及醫療資源的不均衡和稀缺性。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選擇就醫,希望獲得安全優質、可支付性強的醫療資源,醫療旅游產業便開始興起。
  醫療旅游並不一定是醫療系統欠發達國家的人去發達國家,相反的情況也會發生。比如歐美一些國家的人去東歐、非洲國家看病旅游,主要考慮的可能是性價比。中國人去國外醫療旅游,則考慮醫療質量、新技術、新特藥,甚至是追求更加人性化的服務。目前去國外就醫的中國人一般是中等及以上收入群體。
  因此,有專家認為,醫療旅游主要是利用不同國家、地區醫療服務性價比級差,而進行的一種跨國遷徙性醫療行為。
  性價比當然是人們選擇醫療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指標之一,一些健康保險公司甚至主動與國外機構合作,將自己的患者送到其他國家治療。
  比如,植牙在英國需要2200英鎊,在匈牙利只需約750英鎊;腹部抽脂在英國需要4000英鎊,在波蘭則只需一半左右;心臟搭橋在美國花費超過14萬美元,在阿根廷可能只需1萬美元;美國人樂於前往哥斯達黎加進行整容手術,因為他們能節約五成到七成的開銷。
  德國有醫保機構調查顯示,自2004年以來,去波蘭等東歐國家醫療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大多數出於經濟原因,意大利一些診所甚至可以直接刷德國保險卡。法國旅游部門的調查也表明,越來越多法國人利用長假到一些醫療費用相對較低的國家進行醫療旅游。
  英國人也不例外,到保加利亞看牙費用加上交通、住宿、旅游消費,英國人還能節省七成費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又助推了一波保加利亞牙科游新浪潮。
  當然,對於疾病治療來說,醫療技術是必須考慮的選項。因此,對於一些疑難病癥,很多人最終選擇美國等發達國家尋求治療。據說,通過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會診,九成診斷或治療方案有所優化。
  醫療旅游的興起,也緣於全球旅游業升級的機遇。局限於“下車看廟、上車睡覺”的觀光游,讓追求更好體驗的游客感到煩惱。旅游業向體驗游轉型,旅游散客化、自由行日趨明顯。
  旅游和醫療兩個產業融合以後,旅游業者發現游客“含金量”猛增。據國外一些機構統計,醫療旅游個人平均花費是一般旅游的2倍以上,甚至達到6倍之多。
  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發佈報告稱,亞洲已經成為全球最富有潛力的醫療旅游服務市場,2007年亞洲醫療旅游服務收入就已達34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2.7%。一些觀察者據此認為,中國將成為下一個醫療旅游熱門國家。不過,短期內這可能還只是一個期許。據世界衛生組織對醫療輸出國的研究表明,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非洲、中國都是醫療旅游的客源輸出國。
  國內多地圖謀醫療旅游蛋糕
  據本刊觀察,上海、海南、雲南、甘肅、北京等地開始加大醫療旅游發展力度。上海和北京均在郊縣建設高端醫療園區,但兩地均不見明顯成效。上海雖早早就提出要打造“亞洲的醫療中心”,現實業績卻並不支撐這一宏圖偉略。
  劉庭芳對告訴本刊記者:“中國周邊多個國家的醫療旅游已經欣欣向榮,我們卻更像‘四面楚歌’。目前中國基本是客源凈輸出,幾乎沒有來中國看病的。”
  一些機構在推介中往往會提及國外醫療機構技術先進、新藥多、服務規範、醫學人文關懷周到、沒有潛規則等吸引中國客戶,當然價格較貴。
  毫無疑問中國也有高端優質的醫療資源,並且在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逐漸得到國際認可。甘肅就正著力進行挖掘中醫葯醫療旅游資源。但是,中國醫療旅游產業整體還處於起步階段,一些短板暫時還沒補齊。
  劉庭芳對本刊記者表示:“旅游都有共性,差別在於醫療。中國有限的優質醫療資源過於集中在公立醫院,高端醫療資源供給不足限制了醫療旅游產業發展。”
  也有一些業者提出,中國的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認證的太少,這些都對醫療旅游形成制約。如果要接待國際醫療旅游客人,國內醫療機構僅僅是支付體系、管理流程就需要大動筋骨。
  此外,醫療旅游產業發展較早、較好的國家,都有各自享譽世界的品牌項目。比如瑞士的羊胎素註射,德國的乾細胞應用研究、日本的癌症早期篩查、韓國的整形美容等譽滿全球。
  劉志恆告訴本刊:“聽說有到瑞士以外的國家,或者專門請瑞士醫生到中國來註射羊胎素,其實這都存在很大疑問。因為能用羊胚胎抗衰老治療的醫院,需要有相關資質。”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已獲得中央政府給予的眾多優惠政策,而且大部分優惠政策的突破尺度甚至超過上海自貿區針對醫療領域的相關政策。比如,允許先行區根據自身的技術能力,申報開展乾細胞臨床研究等前沿醫療技術研究項目。
  乾細胞研究是現今最為活躍的科學研究領域之一,也被認為是治療重大疾病和研發新藥的潛在方法。清華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博士張明徽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德國乾細胞製劑已納入藥品管理範疇,但是國內這一領域的研究還沒有實質性突破。”
  基於密切的觀察,劉庭芳認為:“海南雖然有國際旅游島的寬鬆政策,但是醫療旅游產業發展緩慢,基本上還是雷聲大雨點小。”
  他認為,海南醫療硬件有很大的提升,但是綜合管理服務水平還存在很大距離。海南可以加強與國內大城市機構合作,與周邊國家機構合作打造國際醫療旅游聯合體引進服務。
  如何確保安全和高質量是關鍵因素之一,風險的控制在國外也不是無懈可擊。比如,2008年3月新華社報道稱英國一家消費者權益保護團體指出醫療旅游存在各種問題,超過四分之一的英國醫療旅游者反映術後沒有得到必需護理。
  對於中國來說,醫療旅游還只是個交叉融合的新興服務形式,適用法律法規更為模糊。一些醫療旅游服務機構不知道自己所提供的服務更像是旅游服務,還是更像醫療服務。同樣說不清楚的是自己的行業主管部門,究竟是衛生行政部門,還是旅游部門。
  劉庭芳呼籲在政策上要進一步創造環境發展多層次醫療市場,規範國際醫療旅游準入標準,避免魚龍混雜。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wsgzp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